方便主食
方主食在不同國家、不同地區各不相同,不僅品種不同,食用習慣也不同。在我國南方主要以大米為主食;而在北方則是以面食為主,包括饅頭、面條等;在歐洲則主要以面包為主各種主食傳統制作都比較費時,比如一頓大米飯從淘洗、蒸煮到食用一般需要1個多小時才能完成,而饅頭從揉面、發面、制作、蒸熟到食用可能需要2~3h,面包則時間更長,最省時的直接發酵法制作面包亦需4h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,家庭結構小型化和雙職工化,人們迫切希望減輕家務勞動,簡化一日三餐,因而方便食品應運而生,其中主食的方便化,更成為方便食品開發的首選目標。從20世紀40年代從速煮米開始到手代方便面的推出,一直到70年代冷凍面團的暢銷,各類主食幾乎都有了相應的方便化制品,并且都得到了市場的普遍歡迎。
方便面是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而出現的,最早日本日清公司于1 958年首先試制成功油炸方便面,應市不久,就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,在短時期內普及全日本并逐漸在全世界推廣。早期的方便面都是紙或復合薄膜包裝的,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,日本首先出現碗裝面,70年代中期以后,針對面中附加的湯料展開了激烈的競爭,由于各個制造商生產的面條品質已十分接近,湯料就自然成為競爭焦點。起初的袋裝面中只有粉末狀調味料,面條湯汁中無任何肉眼可見的固形物,僅是一碗光面而已。以后為改善面條的風味,袋中出現另一包油料湯料,它的組分主要是麻油、蔥油及大蒜油。到70年代后期,一些長期食用方便面的消費者普遍認為食用這種光面,營養需要無法滿足,口味還嫌單調,這種反映一度曾使方便面銷量下降。為改善這種局面,各廠商煞費苦心地配以各種副食,于是出現了固體湯料,運用現代化的冷凍設備升華干燥技術制成色彩鮮艷的脫水蔬菜、肉食、水產品、海鮮類等副食品,使方便面的調料日臻完善,成為色香味美、營養豐富的方便主食。
- 相關文章:
低溫與微生物的關系 (2013-8-14 10:48:31)
非酶引起的食品變質 (2013-8-13 10:36:47)
蝦片間接擠壓工藝 (2013-8-4 9:6:15)
傳統膨化制品——蝦片的傳統工藝3 (2013-8-4 8:21:54)
傳統膨化制品——蝦片的傳統工藝2 (2013-8-4 8:6:24)
傳統膨化制品——蝦片的傳統工藝1 (2013-8-3 11:27:3)
片狀食品3 (2013-8-3 9:47:41)
片狀食品2 (2013-8-3 9:13:0)
片狀食品1 (2013-8-3 9:3:53)
顆粒球形食品2 (2013-8-3 8:13:25)
奶油的貯藏 (2013-8-2 15:57:20)
顆粒球形食品1 (2013-8-2 11:45:49)
- 留言列表: